查看原文
其他

握着衰老钥匙的端粒,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衰老研究Vol.1

GenePlan 知几未来研究院 2022-01-16


为什么人类会衰老,寿命有长有短?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总是比实际年龄小,有的人却老的快?衰老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又是什么?衰老后基因会发生哪些变化?
衰老和死亡里隐藏了太多的生命的秘密,这个领域也一直是科研的大热门之一。所以,未来几周,研究院将分几期专题跟大家分享下这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1.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


关于衰老,在学术界一直有两个方向的理论:一是累积损害,二是程序性死亡。

累积损害很好理解。生物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很多代谢产物都会对自身造成损害,这些损害累积最终导致了生命体的衰老。如线粒体代谢产生的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会造成核DNA和线粒体DNA产生有害突变,最终这些突变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编者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健品都宣称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

会产生ROS的内外因图示

细胞程序性死亡则倾向于认为「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是固定的」,即当动物体内有一套遗传程序决定着生命体的衰老和死亡。比如,对于鲑鱼来说,这一程序就是繁殖。比如,我们在上周四《美国FDA批准的新药,成多种癌症治疗福音》一文中提到的「自噬」就属于程序性死亡。程序性死亡从更微观的细胞层面来说,其实是一种绕过了细胞累积性损伤,转而制造新细胞的来调节生命的方式。

2.

端粒的消失将开启细胞凋亡


而近年来的研究,科学家则从更直观的微观角度对衰老有了猜想:当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随着DNA复制不断变短,到最终消耗殆尽,细胞就会启动凋亡机制,最终衰老、死亡。


端粒(Telomere)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在人体中,端粒序列分别为TTAGGG/CCCTAA,并有许多蛋白与端粒DNA结合。


上图中红色区域,像帽子一样扣在染色体两端的部分就是端粒,除了提供非转录DNA的缓冲物外,还能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融合和退化。和着丝粒和复制原点一起,被认为是染色体维持稳定的三大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端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情况下,端粒的复制是由必须要在端粒酶的帮助下进行,但是随着有丝分裂一次又一次的进行,部分端粒并不能被完全复制,即核苷酸序列丢失,于是端粒也就越来越短,直至完全消失,细胞就开始老化。因此,端粒酶更多的是出现在儿童时期、干细胞中。此外,端粒的复制次数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线性染色体DNA每复制一轮,RNA引物降解后末端都将缩短一个RNA引物的长度


而在成人体内,端粒酶大多是时候都是休眠状态,只有当端粒损伤严重,端粒酶才会「醒过来」修复受损的端粒;并且,当生命体內端粒酶活性减弱,端粒体就会加速变短。


在不同生物体内,大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端粒之道」。例如,酵母是通过染色体头尾相联,环化的方式来避开染色体末端隐缩,这样即使在缺乏端粒酶和端粒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存传代。果蝇则是通过转座子的不断复制延伸端粒。对于病毒,则是能用的都用上,甚至还能用蛋白或者tRNA作为引物来起始基因组DNA的合成,从而使自己的染色体解决复制的隐缩问题。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端粒酶成为影响生命体的关键


端粒酶延长端粒机制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端粒越长越好呢?


在可控范围内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一般来说,寿命更长的人通常端粒也会相应更长。反之,则会导致一些中老年常见病的发生,比如心血管疾病或是癌症,甚至还会让生命体有更高的几率的感冒(CD8CD28-T细胞)。


那要是失控呢?这个现象在癌细胞很常见。90%的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都是过高的。不过,很多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用RNA干扰技术让端粒酶完全沉默,那么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如何用好端粒这把双刃剑,还有待更多研究。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市面上任何宣传可服用的端粒酶并没有用,警惕上当。



参考资料

[1]Nam W. Kim, Mieczyslaw A. Piatyszek, Karen R. Prowse, Calvin B. Harley, Michael D. West, Peter L. C. Ho, Gina M. Coviello, Woodring E. Wright, Scott L. Weinrich and Jerry W. Shay.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Immortal Cells and Cancer.Science New Series, Vol. 266, No. 5193 (Dec. 23, 1994), pp. 2011-2015

[2]Biessmann, H., and Mason, J.M. (2003). Telomerase-independent mechanisms of telomere elongation. Cell Mol Life Sci 60, 2325-2333.

[3]King, A.J., Teertstra, W.R., and van der Vliet, P.C. (1997). Dissociation of the protein primer and DNA polymerase after initiation of adenovirus DNA replication.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2, 24617-24623.

[4]Litvak, S., Sarih-Cottin, L., Fournier, M., Andreola, M., and Tarrago-Litvak, L. (1994). Priming of HIV replication by tRNA(Lys3): role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19, 114-118.


点击「阅读原‍」了解更多基因的秘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